查看原文
其他

算算一年的教育账,你究竟花了多少冤枉钱!

2017-01-20 现代教育报 现代教育报
点击标题下「现代教育报」可快速关注


都说“小儿难养”,养育子女,吃喝拉撒无不要花钱。岁末年初,很多人都少不了对过去一年家庭的消费账单进行清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不少家长纷纷感叹:没想到一年下来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竟花了这么多钱。现在寒假来临,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来袭,钱包君已哭晕~



近日,《现代教育报》对100位北京家长进行了关于“2016年家庭教育消费”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八成以上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有较多投入,其中更有两成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占到家庭总消费支出的三成以上;与基础学费相比,兴趣培养、课外补习、留学等内容是家庭教育消费的重头。


同样,《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也显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曾发布的调查显示,52.7%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支出对自己家庭来说是适度的经济负担,有13.1%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小,有12.9%的家长不觉得是负担,只有18.7%的家庭认为教育带来的经济负担较大,2.6%的家长感到是严重负担。




参与此次调查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洪明指出,当下中国家庭教育消费中基础性消费比较少,拓展性消费和选择性消费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教育消费出现。洪明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从总体上来看,教育市场越做越大,不断地向外扩展。从一线城市、比较发达的城市,到现在越来越向县城、乡镇等发展。他说:教育市场的扩大,就说明了教育消费群体越来越高。现在教育市场所提供的项目或是产品越来越多,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


你家的教育消费合理吗?


家庭教育投入涉及方方面面:不少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一所重点学校,不惜花重金购买学区房;报辅导班的开销也是一个“大头”,奥数、英语、钢琴、跳舞……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的报班经历;此外,近年来各类培训班的费用也逐年攀升,一节课动辄就要数百元。




▌教育消费适度,比多少更重要


朝阳区的杜女士孩子刚升入初中,她分析:“小学阶段,一般孩子都会有2~3个兴趣班,补习班一般小学1~4年级是不用的,但到了5~6年级大概会有60%左右的小朋友会参加1~2科的补习课。每年给孩子的教育投入三四万元不算少,八九万的也大有人在。”杜女士看来,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孩子参加的培训班和兴趣班的价钱也有高低之分,最重要的还得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


在对100位家长的调查中,超六成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消费“还能接受”,但同时也表示“不能再增加了”。


相关专家认为,在判断家庭教育消费是不是合理方面,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就是是不是符合消费规律,即适度消费,也就是量入为出,不要过度消费,不要盲目消费,消费不要超过家庭收入,不要给家庭整体带来过多的负担,那么就是消费的基本规律。


但现实中,有不少家庭的教育消费并不是很适度的,比如一些家庭把孩子送出国,而且越送越早,并不是很适度,从一定程度来讲,已经超出了家庭教育支出管理范畴。


▌教育消费要符合教育规律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教育消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孩子越小,教育消费反而越高。家教专家邢亚杰认为这和家长群体的消费意识与育儿观念有很大关联。现在的孩子家长普遍为80后家长,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并且非常愿意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钱,认为这是一项回报率挺高的投资。


不少家长都表示,孩子还没有“定型”,要广泛接触各类兴趣班,找到适合自己的。“进小学之前多学一点特长,开发一些兴趣,对孩子有益无害。再说如果现在不学,以后上了小学就没时间学了。”




此外,这一年龄段的家长盲目消费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一些家长看到班上其他孩子报了许多班,如果自己孩子什么都不学就会落后于人家了。


不少一线的教师都认为,有些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成才心太急迫,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一些盲目性的现象比比皆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短期之内家长是看不出特别明显的效果的。


▌物质奢侈不如精神富足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家境并不很好的朋友,他们自己舍不得买高档衣服,舍不得买昂贵化妆品,却舍得给孩子买几百元的鞋子与衣服,花大价钱送孩子去学跳舞学弹琴学画画。对此,一位家长曾无奈地说:“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太多了,我要是不给孩子多投资点,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那将来谁要是拿丰厚的物质去诱骗他,他岂不是很容易就上当了?”




这位家长的说法听起来不无道理,想法也代表着当今很多家长的心声。但昌平区教师于歌认为,“如果你从小让孩子过很奢侈的生活,那并不是真的对孩子好。”“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就变成了精神上荒漠的人,真正的教育应该在物质上极度的苛刻,但是精神上非常的富足。”


教育专家邢亚杰说:“聪明的家长,知道孩子是最重要的资产,因此要想方设法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各种情景、增长见识。而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有益的机会,让他的心胸格局、让他的气度,让他的眼界越来越超凡脱俗,这样将来才会成为杰出优秀的人。”


▌教育消费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


洪明认为,当下,很多家长过多地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责任推向市场,导致家庭教育功能的虚化、弱化,这是很多父母偷懒的结果。不愿意陪伴孩子,便把孩子送到课外班一送了之,导致孩子在课外班活动过多,家庭教育缺失,不平衡,这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一种表现。


家长在选择教育市场的产品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定是以利于孩子的素质素养的发生变化、改进改善为目的,而不仅仅是学会技能、某种知识,特别是提前学、超前学,这是不可取的。


同时,无论是家庭教育选择,还是教育消费一定要与家庭整体收入、整体开支相匹配相符合,不能“勒紧裤腰带”,降低家庭的生活品质,这对孩子而言也是不好的。要选择适合孩子的,丰富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重要内容,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博物馆、走进田野、走进社区……这些都极为重要。


文章:文/本报记者滑经纬、娄雪,原文有改动

图片:部分网络,部分原创

编辑:现教君

相关阅读


为了孩子,请每天记得大声朗读三遍!

今年两会,六大热点刷爆教育圈!

期末考后,孩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成绩突然下降?要把握孩子智力的分水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